佳宁健康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时尚潮流 >

时尚潮流

日本还敢对中国军事冒险吗?关键取决于这个!

2022-07-28时尚潮流admin 149
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,日本贸易收支为逆差7.9241万亿日元,折合人民币3867亿元。 日本出现贸易逆差不是什么大事,毕竟从一二年后就习以为常了。但像这么大规模

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,日本贸易收支为逆差7.9241万亿日元,折合人民币3867亿元。

日本出现贸易逆差不是什么大事,毕竟从一二年后就习以为常了。但像这么大规模的逆差,我反正是从没见过,据称上次还是在43年前。

日本还敢对中国军事冒险吗?关键取决于这个!

日本是工业国家,如果出口贸易再继续恶化下去,今年的GDP会很难看。

话又说回来,日本的GDP就没好看过。

去年日本GDP是4.8万亿美元,而这个数据在1995年是5.4万亿美元,也就是说过去26年时间里,日本经济不增反降了6000亿美元。再算上通胀引起的货币购买力贬值,蒸发的GDP至少在1.5万亿之上。

增幅方面,以三十年时间为尺,日本为23.36%,中美韩分别为3963.26%、288.03%、414.28%。

人均GDP同样没好到哪里去,20世纪末21世纪初,日本居民平均工资为464万日元,排名仅次于瑞士和冰岛,位列世界第三。而2020年,日本人均工资跌出世界前二十之外,平均工资440万。

看完这些数据和日本制造业现状后,我有一个很大的感悟:日本大概率会成为继南非和阿根廷之后,第三个由发达国家跌落回发展中国家的国家。而该结果将对日本乃至东亚的命运,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。

先从一段激荡的风云往事说起...

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,是日本半导体制造业的鎏金岁月,一如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形势那般,印刻着MadeinJapan的半导体把美军打得节节败退。在最巅峰的时期,日本控制了世界70%的半导体出货量,全球五大半导体厂商中,有四家是日本企业。而开启信息化时代的美国只有一家,以及只剩下不到30%的市场份额。

支撑日本半导体制造业无限风光的是在上游雕刻芯片的光刻机。

1984年,尼康推出量产型自动化步进式光刻机StepperNSR-1010G,凭借着良好的性能,日企在光刻机市场的规模首次超越美国,不论是老牌巨头GCA抑或是有军方支持的PerkinElme,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,到90年代,尼康与佳能携手已占据全球80%的光刻机市场。

而在同年成立,后来执掌中高端芯片制造生杀大权的荷兰ASML,彼时还苦苦挣扎于一无资金二市场三无成果的存亡边缘。

1984年,刚从飞利浦剥离而出的ASML,在飞利浦大厦外搭板房做办公地点从光刻机到芯片制造,日本半导体产业成功的秘诀有两点。

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:光刻机刚出来那会儿,技术难度并不高,本质上与投影仪加照相机没啥区别,把设计好的电路图雕刻进硅片就成,无非是精度要高一些。

尼康自1917年成立起,就长期从事相机和显微镜等光学设备的研产,是日本科学界和军方重要的光学设备供应商。佳能稍微晚点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一年才成立,同样也是搞相机起步。

1960年,尼康和佳能一道打入美国先进光刻机制造商GCA的供应链,当时主要是提供光学镜头。这两家公司在给GCA做配套的过程中,学习到不少光刻机生产工艺和技术。

这之后的十年时间里,全球半导体产值不断增加,从中嗅到商机的日本政府火速成立集成电路合作研究机构,召集国内七家顶级电子制造业巨头,在半导体全产业领域发力,要钱给钱,要人给人。

而在设备制造这块,日本经产省选中的正是有光刻机配套经验的尼康和佳能。

拿到资源后,两家公司没有辜负日本政府的期望:佳能在1975年研发出世界第一台1微米以下的光刻机FPA-141F,尼康则在1980年推出世界第一台分辨率为1.0µm的光刻机NSR-1010G,从而确立起日本在光刻机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!

尼康nsr-s635e光刻机

二是集团式作战:为了提升效率和节约成本,从六十年代开始,美国就致力于分工细致化。即,把不同的零部件交给更专业化的供应商来做,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终端企业既要负责零部件生产,也要负责加工组装。

但日本仍然延续着其传统的集团式作战,在终端企业的系统里,下设诸多零部件供应商,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改良和量产,均在该系统内完成。终端企业只要能发展得好,零部件供应商就能吃香的喝辣的。反之。若终端企业丢掉市场份额,零部件供应商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20世纪下半叶,产品供应链并不复杂,集团式作战有着明显的好处,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圈子里干活,做的东西既少又比较简单,不同环节间衔接和反馈的效率要高很多,有利于加快产品的迭新换代。

在尼康和GCA的光刻机大战中,两家公司的技术储备其实差不多,GCA输就输在没有自己的镜片技术和生产工厂,需要靠蔡司供应,蔡司的研发和生产未必能跟上GCA的市场节奏,调试契合也要花不少时间。相较之下,尼康拥有完整的镜片技术及生产链,产品更新方面始终比GCA快一步。

而在现代营商环境中,技术的一步之差,决定的是动辄数十亿资金的流向!

GCA岂能不败?

1985年,尼康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原则,在美国硅谷成立尼康精机,然后用了数年时间,将原属于GCA的大客户,如IBM、英特尔一一撬走。

面对日本没有任何征兆的产业进攻,美国完全没有办法,只能坐视从材料到设备再到制造的全产业链溃败,以至于产业史将这段黑暗的时代,称之为美国半导体的珍珠港时刻。

转折点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。

九十年代初,受基础理论和材料的限制,光刻机的光源波长卡死在193nm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了。如果不能向下取得突破,半导体制程就停滞,进而影响整个电子制造业的发展。所以,从提供设备的光刻机厂商,到负责生产的代工商绞尽了脑汁都想再把193nm的波磨细一点。

这场半导体行业的华山论剑,最终衍生出两条技术路线。一条是以尼康为首的稳健派,主张采用157nm的F2激光。

另一条是以台积电和ASML为首的激进派,主张采用时任台积电研发副总监林本坚提出的浸入式光刻法:波长还是沿用193nm的波长,但根据水会影响光折射的物理原理,在硅片和透镜之间加一层1mm厚的水,193nm的激光经过水的折射后,不但轻松越过了157nm,甚至一路降低到132nm。

力挺湿刻法算是台积电和ASML孤注一掷,波长卡死在193nm说实话对尼康和佳能的影响不大,因为它们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机供应商,即便波长没有取得技术进展,但只要半导体产业还在,躺着就能赚钱。

但台积电和ASML不行,前者是代工厂,地位不牢固,三星和英特尔的竞争力都不容小觑,随时有被用户换掉的风险,掌握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是,站稳脚跟的唯一办法。而后者更惨,除了科研人员要啥没啥。

两个同病相怜的臭皮匠觉得反正日子过得稀烂,不如梭哈一把,大不了输了下海干活,赢了会场嫩模,冲!

幸运的是,身处绝路的台积电和ASML赌赢了!

2004年,台积电与ASML联合研制出全球第一台浸入式光刻机,尼康紧随其后在次年推出157nm的干式微影光刻机。

但问题是尼康的干式微影光刻机是全新产品,采购成本高,技术还不是特别的成熟,厂商买回去后,要经过多道工序的磨合才可以量产。而浸入式光刻机属于小改,设备仍是原来193nm波长的设备,技术成熟度高不说,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也很低,稍做调试就能大规模量产。最关键的是,波长做得比尼康更好更短。

直到今天,被视为高端制程的7nm芯片如苹果的A12与华为的麒麟980,仍然用的是193nm浸入式光刻机。

没有丝毫的意外,浸入式光刻机一经推出,英特尔、IBM、ADM等IC制造厂商们趋之若鹜,纷纷抛弃尼康,拥入ASML的怀抱。

此役,ASML和台积电一战封神:

一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刻机供应商,一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商!

但半导体厂商们相爱相杀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...

2004年后,ASML份额全面超越尼康,问鼎世界之巅

日本光刻机产业真正覆灭的根源,要追溯到25年前那场多方密谋。

1997年,英特尔在琢磨如何突破193nm波长的瓶颈时,干脆想了个一步到位的办法,用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3.5nm的极紫外光,这种波长仅为氟化氩激光的十四分之一,能够用于雕刻7nm制程以下的芯片。

不过麻烦也有许多,比如激光波长太短会产生绕射,造成掩膜和晶圆边缘过度曝光,芯片良品率会因此大幅下降。

英特尔深知EUV的研发工程已经超出自身能力范畴,于是拉上尼康、ASML、摩托罗拉、ADM等一众企业找上美国能源部,希望由美国政府部门牵头来做这件事。

事情最后被一层层捅到白宫,当时的总统克林顿很是热衷于科技事务,遂下令科技顾问委员会仔细研究。结论是可行性很高,利润空间很大,但技术难度也堪比登天。为此,经克林顿亲自审批,美国能源部又先后调集劳伦斯利弗莫尔,劳伦斯伯克利和桑迪亚三家国家级实验室,并额外投资2亿美元,资助EUV光刻机的研发。

熟悉美国科技史的朋友应该知道,这三个国家级实验室的数百名科学家,当时是全球科研界最顶尖的人才,没有之一,堪称精英中的精英。美国几乎所有领先世界的科技,源头都是从它们这里出来的。

换句话说,美国决定以倾国之力押注EUV光刻技术,而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夺回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控制权。

所以,美国政府对英特尔只提了一个要求:不要尼康!

利益面前,英特尔没有半分地犹豫,哐当一脚便把尼康踢出屋外,剩下的企业和美国能源部及三大国家级实验室组成EUVLCC联盟,正式向光刻技术的最高峰发起冲击!

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,EUV极紫外线光刻机终于从几百篇论文中走进现实。

2007年,ASMLZ在荷兰发布第一台研发用样机NXE3100,看见成果的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纷纷掏钱押注。

2015年,首台量产型EUV光刻机亮相,来自全球各地的数百亿订单蜂拥而至。

2018年,ASML正式向台积电交付用于商业运营的EUV光刻机。

2019年,EUV光刻机开始大规模量产芯片。

2020年,搭载由EUV光刻机加工的5nm芯片手机在全球范围内销售。

而在ASML春风得意的马蹄下,是日本光刻机产业的溃不成军。截至去年,ASML垄断了高端光刻机的全部市场,中端领域也是当之无愧的霸主,而给日本留下的中低端市场不足10%。

光刻机的Japan时代从此落下帷幕!

当然,即便EUV联盟没有把尼康排除在外,日本也未必干得过ASML。

七十年代的光刻机跟EUV光刻机的区别,就像是火铳跟导弹的区别,生产难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

EUV光刻机是一种集合了光学、流体动力学、力学、数学、高分子物理学与化学、表面物理与化学、精密仪器、机械、自动化、软件、图像识别为一体的顶尖技术产物。一台EUV光刻机重180吨,供应链零部件超过10万个,需要从美欧四十多个国家采购。

因此,EUV光刻机不止是顶级科学研究和顶级精密制造的学问,更是顶级国际分工的学问。

很显然,这不是习惯单打独斗的日式生产模式能玩明白的。

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业的上游核心设备,在日本集团式作战的生态里,光刻机的日子不好过,半导体的日子也别想好过!

随着光刻机的Japan时代落下帷幕,日本半导体制造的鎏金岁月也走向终结。

2000年~2020年,日本企业不断从全球IC制造前十强中跌出,到2020年只剩下东芝一家,颇有点帝国余晖的意思在里面。全球市场份额方面更掺,2019年已跌至10%以下,预计到2030年~2035年,日本将彻底地全面地丧失半导体制造能力,这是经产省给的数据。

作为半导体的下游产业,日本的电子制造业在这20年间,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亏败。液晶面板、手机、电脑、电视、洗衣机等产业阵地,接连被中国和韩国占领。

大家不妨回忆一下,十五年前,家里电视机、电冰箱、手机、收音机是不是日本品牌居多?

如今你去10个家庭串门,也未必能凑齐三件日本制造。

看完日本光刻机的兴衰史,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:产业是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,在一个产业圈中,某项或某几项核心技术的落后,将引发某条或某几条核心产业链的落后,进而导致整个产业圈的崩溃。

同理,在工业革命缔造的全新产业生态里面,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把握住几项关键的核心技术,那么他的制造业就会崩盘。

日本目前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。

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初期,供应链上下游配套正在经历着全方位的洗牌,而日本并没有跟上变迁,其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物联网、可控核聚变技术、量子信息技术等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领域,没有一个能跟上中美欧的节奏。

你现在没有啥感觉,那是因为产业革命从爆发算起到完全成型,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。第一次产业革命历时120年,第二次产业革命历时100年,第三次产业革命历时60年。

第四次产业革命时间或许会更短,但眼下刚起步,成果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完全呈现。一旦世界整体迈入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生态,供应链上下游配套洗牌完成,届时如果日本还没有做出什么改变,大概率会从发达国家跌落到发展中国家,这不是危言耸听。

日本变成发展中国家,首当其冲影响的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安全。当前,日本国内有两大政治势力在拉扯,一派是极右翼和军国主义,主张通过亲美换取国防正常化,然后重新走对外掠夺路线解决经济危机。

另一派是温和派,主张对华友好,他们的理由是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是大势所趋,尽早跟中国合作,深度嵌入中国的产业链,将来还有机会从中国领导的全球化体系中,还能分到几条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做。反正是当狗嘛,给美国人当是当,给中国人当也是当。

这两派,一派有历史基础,一派有现实基础,经常斗得不可开交。

需要强调的是,温和派并非是基于历史反省主张友华,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角度主张友华。

现在的问题是日本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没有掌握啥核心技术,即使跟中国合作仅凭自身的实力,也没法拿到高附加值的产业链,这意味着友华派最大的理论依据没有了,日本以身试险的概率大幅度升高。

诚然,中日之间早已今非昔比,但这并不代表日本不敢战略冒险。当初日本很清楚自己跟美国的实力差距,也明白如果和美国开战,失败机率十之八九,但他们仍怀着侥幸的心理偷袭珍珠港,去争取了那一分的机会。

日本人喜欢赌国运,擅长战略冒险。

1894年它们敢,1903年它们也敢,1941年它们还敢。所以,谁又能断言八十年后的今天它们不敢?

中国和日本不一定会爆发战争,但日本经济和政治的现状,让某些势力发动战争的欲望越来越大,而安倍的死亡又导致发动战争的阈值越来越低,害人之心咱不能有,可防人之心一定不能无啊!